Category: 其他动物

给你网罗各种特别宠物的知识,就是因为特别,所以要更细心照料。

不捣蛋,爱地球!今年来过个绿色万圣节!

每年10月下旬,快接近万圣节的时刻,都是众所幼稚园、各家长尽心筹备的阶段,从身上穿的服装到手上拿的道具,无不展现出节庆的热闹气氛。然而,这些往往用过一次就丢的道具服饰,总在节庆过後,造成许多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。

除了扮装的资源浪费,西方国家更有大量南瓜丢弃的剩食问题。英国环保公益组织Hubbub曾於2020年进行估计,当年在英国就有将近2,400万颗南瓜被雕成南瓜灯,然而这些南瓜灯,又可能有将近半数直接被丢弃,这些被丢弃的南瓜,甚至足以提供英国近6,600多万的人口,每人一碗南瓜汤。

种植南瓜耗费的水、土地等资源也很可观,当这些前行生产价值不但没被好好利用反而被丢弃,所造成的浪费更是让人心疼。

台湾的万圣节,虽较没有西方国家浪费南瓜的景况,但扮装产品的消费与使用,仍不能忽视。过去,彩绘於脸部的颜料、服装或派对装饰物品,都曾被验出含有毒性的化学成分,像是为了让颜料能在脸上保有持久性而加入重金属成分(如:铅、镉、镍、汞等)、面具的内层含有铅、服装布料含有溴等,当这些物品大量累积,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危害,也不利於年幼孩子贴近使用。

为孩子装扮时,要注意颜料中的成分。

来个翻玩创意的绿色万圣节

万圣节扮装可以玩,但要玩得有创意、获得满堂彩,不一定要花大钱,绿色的万圣节同样也能过得很有趣。

打开衣柜,利用既有的衣物与饰品来自制,除了可以发挥自我巧思,也能增进亲子间的互动;若没时间自制,也可与亲友交换以避免浪费;或是将过去的造型改装升级,添加碎花饰物在原来的布料上,也能让旧物得到第二春的展现。若有母亲、奶奶等长辈亲织的旧衣,即使已经穿不下,也可改装成另一种形式穿戴,这种展现,更是比千篇一律的潮流扮装,来得更温暖而无价。

如果要做南瓜灯,因南瓜被切割後会加速腐烂,建议以外在拼贴的方式来布置,可以加长保存期限。若还是选择雕刻的方式,雕完的南瓜不要丢弃,可参考网路上的南瓜食谱料理,营养的南瓜从外皮到种子都可以食用,若不想料理,可将南瓜送给农夫做堆肥,也是很好的土壤调理剂。

今年,一起来过个有意义的绿色万圣节吧!

南瓜含有维生素E、C与部分维生素B,是珍贵的食物,不应使它成为节庆垃圾。

转载自:五感十筑

延伸阅读:

美好绿生活,从亲生命设计开始

会传递思想的绿建筑─德国国会大厦

跟着节气饮食,吃出「银」养人生

我们一天有 3 次机会可以改变世界…

不要过度指导!如何兼顾规矩与探索,才不会扼杀孩子的与生俱来的探究之心?——《教出科学探究力》

孩子天生就充满好奇心:看到就想摸、摸到就想吃

观察是探究之母。观察是多面向的,每个孩子一出生、开始有知觉感受,就展开他的观察旅程。他们会用手去抓身边的任何东西,也常常会把东西放进嘴里。

他们总是很想知道,身边这些东西是「什麽」?

等孩子长大一点之後,也都会经历一段破坏力很强的阶段,拿到笔就想乱画,拿到什麽装置就想把它拆开看看,在外面看到车子就会想摸一下,看到水坑就想踩下去。直到父母对他们说过无数次「不可以」之後,他们才慢慢「变乖」。不再乱画,也不再乱摸、乱踩。

放心让孩子探索世界吧!会飞快的成长

当然,好奇心会杀死猫,也会造成危险。我不是说小孩做任何事都该被鼓励,不需要被教育,他们当然需要被指导去适应安全和社会规范,慢慢的学习做出适当与安全的行为。

许多时候父母心无余力,只能用最快速、有效的方式告诉孩子:「不行」,让他们快速学会某些规范。

然而当大人对於孩子所有的探索,给予的回应一律都是「不行」,就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许多探索与发现的机会,因此,大人需要多花一点心思,让孩子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探索。

如何在「让孩子尽情探索」和「维护孩子安全与家庭整洁」的拉扯之间进行权衡,是相当考验家长智慧的事,不过我想提醒的是:许多小小孩的游戏,像是那些乱摸、乱咬、乱拍,常常是他们的「实验方式」,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,有时候家长不妨放手让他们试试看。

平时家长如果心有余力,不妨在家里准备一面墙,告诉孩子:「在这里,你画什麽都可以。」当孩子用手触摸路上的车子时,可以停下来请他看看手指说:「你看看手指上有什麽?」然後帮他擦一擦,继续往前走;偶尔可以在下雨时,帮孩子穿上雨裤、雨鞋,告诉他:「你今天可以尽情踩。」在确定水坑不深、安全的情况下,踩水坑是很过瘾的。

这些看起来不受控的孩子乱玩行为的背後,潜藏的是孩子不受局限、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灵。

孩子对世界的各种探索与观察,一开始或许的确看不出什麽「成果」,但长期下来就会累积非常多的经验,成为更多、更深入观察的基础,逐渐将观察结果转化为一个个疑问的素材。

避免 Emotional Damage!试着不过度干涉

等待小小孩长大一点,口语、绘图、书写等能力更好一点时,他们就会用说的、画的或写的,把他们观察到的有趣事物记录下来。家长其实只需要扮演跟小孩对话的角色就行了,多跟他们聊聊他们说的、画的、写出来的东西。

除非他们来求助,说他想要描述某件事物,但是一直做不好,希望父母帮他想想办法,否则大人无须给他们太多的指导规定。藉由一些对话,有时当父母表达一些阅听之後不理解的点,对孩子来说就能提供许多帮助,因此不需要太过积极的过度指导。

「过度指导」一直是我观察到台湾父母容易犯的教养错误。

父母常常没办法忍受孩子的作品太过幼稚,於是忍不住过度指导、甚至直接插手协助。例如我的孩子小时候,曾发生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。

有一年放寒假前,幼儿园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白色的纸灯笼,让他们回家完成彩绘,作品将在元宵节那天挂在幼儿园里展览。我们让孩子依自己的想法创作,想当然,成品就是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中班小孩能画出来的样子。

但到了元宵节当天,我们却在幼儿园看到一盏比一盏更精美的灯笼。

台湾父母对於这种会产生公开比较,或甚至会有比赛名次的场合,似乎极端敏感,常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那些场合中展现出「神童等级」的作品,而不是符合那个年纪的孩子、真正属於孩子的作品。

父母彷佛等不及孩子能在一夕之间长大,展现羡煞旁人的天赋,交出一份大人眼中「成熟」的作品。

但请别忘了,长大需要时间,成熟必经历练,等待与陪伴的耐性,是台湾父母必须学习的功课。

学会放手!让孩子探索出更多的「为什麽」

等到孩子的能力更成熟一点,当然就可以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技巧有系统的进行记录。

我们总是会把观察到的许多现象纳入自己大脑的经验库中,也会将读到的知识一并纳入。我们常会自动合理化许多现象,也必然会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、归纳、推理。

但只要累积得够多,就一定会发现许多新的现象和原本认定的分类方式或推理有矛盾,或是对现存知识产生无法理解的现象。这些无法理解或矛盾的讯息,就会促使我们提出一个「为什麽」的问题。

许多孩子成长到某个阶段,都会开始疯狂的问「为什麽」,这段时间也常常是父母最难招架的时期。大人面对孩子的「为什麽」问题时,常常直觉想到的回应就是直接告诉孩子自己脑中记得的答案,如果不清楚的话,就打开电脑查一下 Google 就行。

大部分情况下,我认为家庭里若能出现这样的对话与互动是很好的。不过有时候,我们可以对那些「答案」提出一些质疑:「这个答案是真的吗?」、「我们有办法证明吗?」、「他们怎麽知道的?」、「有其他可能性吗?」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,试着寻找属於自己的答案。

别强硬灌输「权威式」答案!以颜色吸热能力为例

我们家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时期,有一次听到老师偶然提到「黑色的东西比较会吸热」,当时老师等於提供了这个权威的答案。

小朋友回家提到这件事情,我就问他说:「这是真的吗?我们来想个办法实验一下吧。」我随手拿了一张白纸和黑布,盖在两支温度计上,然後打开一盏 100W 的白炽灯泡照在上面,过几分钟,果然观察到黑布下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较多。

正当我自我感觉良好,一招实验就让小朋友心服口服时,他马上提出问题:「爸爸,可是我觉得是因为黑布上有很多洞,但是白纸上面没有洞,所以黑布才会比较热。」

喔,我的天!原本想说小朋友好骗,随便弄个实验就想糊弄过去的结果,就是马上被打脸啊!一给小朋友机会,他也马上提出「有其他可能性吗?」的问题。让我只能马上拿另一张白纸,在上面涂黑之後,再做一次实验,小朋友才心满意足的相信。

——本文摘自《教出科学探究力》,2021 …

蛀牙懒人包——认识龋齿的发生及正确洁牙方式

  • 作者/照护线上编辑部
  • 本文转载自 Care Online 照护线上《蛀牙不理它可以吗?图文懒人包》,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订阅支持 Care Online 喔
  • 加入照护线上 LINE 官方帐号,健康资讯不漏接
  • 文/国防医学院牙医学系黄耀慧临床教授、高雄医学大学口腔卫生学系何佩珊教授

一、识蛀牙

蛀牙的专业用语称为龋齿。龋齿大部分看起来呈现黑色或深褐色,一开始的龋齿只在牙齿的表面,若没有立即移除蛀蚀的齿质,进行齿质填补治疗,细菌就会往牙齿深层侵犯。

一旦细菌穿过牙本质感染到牙髓腔(俗称神经),变成牙髓炎或是牙髓坏死,此时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(俗称抽神经),来解除疼痛和移除病灶。

二、牙齿的结构

一颗牙齿主要可分为牙冠和牙根两大部份。在牙龈里面的是牙根,而牙龈以上,一般肉眼可见的就是牙冠。牙冠是由牙釉质(又称珐琅质)、牙本质以及牙髓组成;牙根则是由牙骨质、牙本质以及牙髓组成;而牙齿表面可分为外侧面、内侧面、咬合面和邻接面。

牙釉质(Enamel):主要由钙和磷酸盐组成,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。牙釉质也是进食时直接接触食物的部份,帮助咬碎食物以及保护牙本质。牙釉质破损是无法自行修复,因此出现蛀洞(又称窝洞)後就不能再生,只能靠日常护理及定期的口腔检查,才能预防或治疗。

牙本质(Dentin):一般是偏黄色,会影响到牙齿外观的颜色。牙本质内有许多微细管道连接着牙髓,因为有这些微细管道,外界的冷、热、触觉变化时,会出现疼痛或酸痛的感觉。

牙髓(Dental pulp):是牙齿的中腔部份,属於软组织,里面满布血管和神经组织。牙髓可形成新的牙本质和维持牙齿生命,因里面有痛觉神经,让牙齿能感觉到物理、化学和细菌的刺激,过度的外来刺激会令牙髓发炎或坏死。

牙骨质(Cementum):位於牙根部的最外层,质地比牙本质稍软,经由牙周韧带使牙齿与牙床骨连结,因此被归类为牙周组织的一部份。牙骨质无神经血管分布,常常因为牙龈退缩而暴露口腔中。

三、为什麽会蛀牙?

当我们吃甜食、喝含糖饮料或吃醣类食物,如米饭、面食、马铃薯、蕃薯等五谷根茎类;少量来自奶类的乳糖,水果及蔬菜中的果糖及其他醣类时,口腔细菌会分解其中的糖分而产生酸,这些酸会侵袭牙齿表面,造成矿物质(特别是钙与磷酸盐)流失,经过长时期的脱钙过程,在牙齿会出现蛀洞,形成蛀牙。因此,影响蛀牙的四大因素包括:

  1. 牙齿:特别是牙齿的结构、排列。
  2. 细菌:口腔中有好菌也有坏菌,容易形成蛀牙的细菌称为「致龋菌」。致龋菌与正常菌种的比率、分布会影响蛀牙形成。
  3. 食物: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容易造成蛀牙,只有「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」才是致龋菌可以利用来产生酸性物质的食物。这些食物不只包括甜食、含糖饮料,还包括吐司、白米等。
  4. 时间:需要有足够的时间,让牙齿与来自致龋菌的酸性物质作用。

四、蛀牙的进程

放任龋齿不治疗,最後的结果可能会造成残留齿根或缺牙哦!

当我们吃甜食或喝含糖饮料时,口腔细菌会分解其中的糖分而产生酸。这些酸会造成牙釉质的矿物质(特别是钙与磷酸盐)流失,也就是「去矿物化」(简称「去矿化」),此阶段的变化是不会有任何临床症状的。去矿化的初期可藉由氟化物的使用,加速口腔内再矿化的效率,使已经发生去矿化的牙釉质恢复原状。

当去矿化现象持续发展,牙齿的矿物质流失严重时,就会使蛀洞(或称「窝洞」)从牙釉质延伸到牙本质,此时只需要将窝洞填补即可。到了这个阶段如果没有适时处置、放任蛀牙继续往深部发展时,细菌或毒素会侵蚀牙齿神经组织(或称牙髓),造成牙齿神经感染、发炎,甚至坏死,此时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。

若持续放任蛀牙发展,除了使牙齿内部神经受损外,连牙齿的牙冠结构也逐渐崩坏、瓦解,最後只剩下牙龈底下的牙根结构,即所谓的「残留齿根」,此时则需要拔牙或制作假牙。

当牙齿神经组织坏死、产生脓肿,或是蛀蚀到只剩下「残留齿根」时,出现在这些部位的细菌毒素可能会扩展到牙齿根部外的周边组织,形成「蜂窝性组织炎」,更甚者会顺着血液的流动而扩及全身,此时就必须药物治疗或住院了。

五、有效预防蛀牙的方法

(一)减少含糖饮食

当我们吃甜食、喝含糖饮料或吃醣类食物,如米饭、面食、马铃薯、蕃薯等五谷杂粮类;少量来自奶类的乳糖,水果及蔬菜中的果糖及其他醣类时,容易被细菌利用产生酸性物质,因此减少含糖饮食的摄取量及频率,可以有效降低蛀牙。尽量以开水取代饮料,甜食尽量在三餐饭後吃,吃完了就去刷牙。

(二)确实做好洁牙

每天都要以 1,000ppm 以上的含氟牙膏刷牙,至少 2 …

令人羡慕的绝对音感怎麽来?──音乐关键字|EP7:阿皮的黑白键

国中生的科普素养阅读平台: 《科学生》,素养强化训练 今天就展开!

我们日常中无处不在的音乐,除了疗癒身心,更可以透过声音的特性,找出藏在背後的科学小知识!

由客家电视制作的《音乐关键字》系列动画因此诞生,是台湾首部原创音乐科普动画剧集。以校园生活为背景,透过生动幽默、温馨感人的故事剧情,运用 3D 动画串起声音与音乐的物理学、心理学、生理学,并量身订做原创客语歌曲。

让音乐成为你生活中,最浪漫的科学!

音乐关键字:绝对音感、相对音感、工作记忆

如果在没有任何提示的状况下,听到一个随机的音符,你能在 0.2 秒内正确指出单音音名吗?如果可以的话,你就是具有绝对音感的人。

不过,多数人拥有的是相对音感。拥有相对音感的人,即使不能马上辨别单音,却可以在听到一个基准音後,根据基准音回推与其他单音的音高关系。

这是因为,不同於具有绝对音感的人在听音乐时,颞叶会运作且将音符一一贴上音名标签;拥有相对音感的人在接收音乐时,大脑是以「工作记忆」的神经回路在运作,相较来说,更能掌握乐曲的整体型态哟。…

洗澡时突然浮现:八叛徒的诺贝尔奖级专利,半导体的「平面制程」——《掀起晶片革命的天才怪咖:萧克利与八叛徒》

一场淋浴的时间,革命性想法突然浮现

1959 年 1 月初,赫尔尼早上起床淋浴时,一个在他脑中深藏许久的念头突然浮现出来,他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,可以解决令大家束手无策的困境!

根据贝尔实验室的技术手册,当矽晶圆完成掺杂後,必须用溶剂把表面剩余的氧化层全部清除乾净。因为扩散法应该也会把杂质掺入氧化层里,若没有全部移除,被污染的氧化层恐怕会影响电晶体的导电性。不过如此就会让 p-n 接面裸露在外,所以才必须用金属外壳加以密封。

赫尔尼当时就怀疑氧化层是否真的会被污染,就算会,真的会影响电晶体吗?

他觉得氧化层有隔绝保护作用,保留下来或许利大於弊,但贝尔实验室与同事都说照着技术手册做就对了。後来要忙着赶 IBM 的订单,他就把这想法搁在一旁,未再深入研究,现在他才突然想到如果有氧化层挡着,掉落的金属碎屑就接触不到 p-n 接面,也就不会影响电晶体了。

赫尔尼进办公室後,连忙翻出当初所写的笔记,重新整理誊写。而在涂涂写写的过程中,脑中又冒出一个革命性的想法。

高台式电晶体是先用扩散法在集极表面掺杂成基极,再用光刻技术在基极中央蚀刻出窗口,掺杂成射极。但何不一开始就用光刻技术做出基极?这样底层的集极就不会全部被基极盖住,集极、基极与射极三者都在同一平面,它们之间的 p-n 接面用同一层二氧化矽保护,只露出接脚的接触点。由於电极彼此更靠近,效能会更好,而在制造上也更加简单。

诺贝尔奖级的专利:平面制程

赫尔尼兴奋的向诺宜斯与摩尔等人提出这个「平面制程(Planar process)」的构想,大家都半信半疑,违背技术手册的指示,保留氧化层真的不会有问题吗?不过目前也没别的办法,况且真的成功的话,不仅能解决眼下的问题,还能大幅提升电晶体效能与生产效率,让快捷半导体的竞争力更上一层楼。他们决定放手一搏,同时赶紧找专利律师申请专利。

「你们希望这项专利涵盖哪些范围?」专利律师开头就先问这个问题。

诺宜斯等人顿时都愣住了,不就电晶体吗?律师才进一步解释:「这平面制程不是一种制造方法吗?除了电晶体,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半导体元件吧?」

摩尔见诺宜斯还在出神中,只好出声回答:「当然可以。要的话,二极体、电阻、电容这些也都可以用平面制程,但意义不大,这些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市场。」

「为什麽?」

「因为这些元件构造简单,没必要用平面制程,纯粹看生产规模,规模越大,成本越低。这是德州仪器、雷神这些大公司的优势,我们只能攻电晶体,以技术取胜。」

律师点点头:「那就只针对电晶体申请专利保护罗?」

「等一下!」神游中的诺宜斯突然插进来,却又思索了一下才说:「还是把其他半导体元件都纳进来好了。别误会,我没有要做这些东西,只是刚刚想到——如果用平面制程把它们都放在同一片晶圆上呢?」

大家不解的望着诺宜斯,只见他站起来走向黑板,一边问大家:「你们想想,IBM 拿到我们的电晶体之後,再来呢?」

接着诺宜斯在黑板画起一个一个小方块,说:「他们得把电晶体、二极体、电阻、电容这些元件一个个焊接到电路板上。我估计全部至少有几百颗,甚至上千颗吧,每颗都要接上金属电路,还得有焊接的空间,结果元件本身所占的空间其实不到一半。」黑板上的图就像幅地图,上面坐落着一栋栋平房,空地与道路占了大片土地。

「不只如此。」诺宜斯再用红色粉笔在小方块中间画个小圈圈,说:「每个元件真正有用的只有这里,其余只是外壳包装。你们看,如果只有这些小圈圈,让它们彼此紧邻在一起,空间就只有原来电路板的 5% 不到吧。」

大家似乎开始明白诺宜斯要说什麽,但贝仍疑惑的问道:「我可能没你们懂,但怎麽可能没有外壳,还紧邻在一起?它们得有保护,彼此也得分开才不会漏电,不是吗?」

赫尔尼微笑着替诺宜斯回答:「二氧化矽可以提供保护,也能用来区隔元件。我只想到多做一次光刻技术,但既然能做两次,当然三次、四次、……要几次都可以,就能把各种元件都做在一起。」

摩尔接着说:「而且蚀刻出的缺口不仅用於掺杂,也可以蚀刻出复杂的沟槽作为电路。既然每个元件的接触点都在同一平面,便可以像印刷电路板那样,直接把铜线印在沟槽上,原来在电路板上的电路就都整合在一个晶片里了。诺宜斯,这真是绝妙的点子!」

「这得感谢赫尔尼先想出平面制程。不过这只是个概念,具体上要怎麽做,摩尔,我们俩再一起研究。」

贝兴奋的说:「这只要做出来,再贵我都卖得出去!我告诉你们,空军的人一直在问我能不能做得更小呢。因为除了轰炸机,还有导弹、火箭也都要装上电脑,它们的空间更小,电脑越小越好,到时候这些订单非我们莫属。」

被捷足先登的专利申请

音乐不只治癒心灵,也可以治疗大脑──音乐关键字|EP6:你好!我叫江东平

我们日常中无处不在的音乐,除了疗癒身心,更可以透过声音的特性,找出藏在背後的科学小知识!

由客家电视制作的《音乐关键字》系列动画因此诞生,是台湾首部原创音乐科普动画剧集。以校园生活为背景,透过生动幽默、温馨感人的故事剧情,运用 3D 动画串起声音与音乐的物理学、心理学、生理学,并量身订做原创客语歌曲。

让音乐成为你生活中,最浪漫的科学!

音乐关键字:音乐治疗、自闭症

「你好我叫江东平。」

「你好我叫江东平。」

「你好我叫江东平。」

同一句话说三次,不是为了强调这句话特别重要,而是因为高中生东平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大脑结构,他智力正常,只是由於大脑中听觉区附近、额叶、边缘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异常,导致他即使想要与人互动,却拥有不够多的词汇,常常发生同样的字句重复出现的状况。

不过,若透过音乐治疗,便可以让自闭患者的听觉区附近、额叶、边缘系统三者连结变强,进而改善社交能力、共享式注意力以及语言能力。透过循序渐进的音乐治疗,江东平也能和朋友携手共谱乐曲喔!

 

国中生的科普素养阅读平台: 《科学生》,素养强化训练 今天就展开!

认识「HER2 阳性乳癌」,透过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

  • 作者/照护线上编辑部
  • 本文转载自 Care Online 照护线上《高风险 HER2 阳性乳癌,强化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,乳房外科医师图文解析》,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订阅支持 Care Online 喔
  • 加入照护线上 LINE 官方帐号,健康资讯不漏接

王女士是位 40 岁的上班族,因为自己摸到乳房肿瘤而就医。博田国际医院乳房外科主任魏铨延医师表示,初步切片检查认为是良性肿瘤,便安排微创手术切除,结果病理报告意外发现有 HER2 阳性乳癌。

确诊为乳癌後,必须接受进一步治疗,魏铨延医师说,因为工作性质有社交需求,所以使用微创内视镜乳癌根除手术并且同时重建乳房。在 3D 内视镜辅助下进行手术,伤口比较小,恢复也比较快。

为了能够陪伴两个小朋友长大,在完成术後辅助治疗後,患者选择使用新一代小分子标靶药物接续进行「强化辅助治疗」,以降低 HER2 阳性乳癌复发、转移的机会,因为是便利性高的口服药,让她能够维持工作、保有生活品质。

什麽是高风险 HER2 阳性乳癌?

女星朱芯仪罹患 HER2 阳性乳癌,引起高度的关注,也让乳癌门诊量暴增。魏铨延医师说,诊断乳癌时,我们会利用不同的生物标记来区分乳癌亚型以选择相对应的治疗,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阳性乳癌约占所有乳癌的 25%。

HER2 阳性乳癌有几个特点,包括进展比较快,比较容易复发,容易转移到淋巴或内脏,较常出现抗药性,使得预後普遍比较差。

目前针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阳性乳癌的治疗方式,是先做术前辅助治疗,利用化学治疗搭配抗 HER2 标靶药物先让肿瘤缩小後,再进行微创手术。

术前辅助治疗能够提高保留乳房的机会,也能减少淋巴结廓清术,有助降低术後并发症。另一方面,术前辅助治疗让我们有机会评估肿瘤对药物的反应,帮助选择合适的药物。

如果肿瘤比较大、有淋巴转移、没有达到病理完全缓解,就属於高复发风险之 …

副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变质?宝宝粥为什麽可以常温保存?

本文由 农纯乡 委托,泛科学企划执行。

  • 作者|Evelyn 食品技师

为什麽自己煮的副食品容易坏掉?

每位宝宝都是妈妈的心头肉,妈妈们总是耗尽心思烹煮好吃且营养的副食品,可是为什麽自己煮的副食品容易坏掉?因为食品与自然环境中,经常存在着无数的细菌,在处理食物的过程中,难免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。

一般在家中,妈妈们会把煮好的副食品放凉,再放进冰箱冷藏保存,但光是这样的过程中,空气中的细菌、与副食品接触到的容器,都有机会让细菌趁虚而入到粥里,增加食品腐败的风险。

再者,将副食品放进冰箱冷藏保存,是不具任何杀菌效果的。大部分的病原菌都是嗜温菌,喜欢 20℃~40℃ 的环境,就算把温度降低到一般冷藏温度 5℃,细菌并不会死亡,只是让它生长活性降低。因此冷藏仅能降低细菌的繁衍速度,为抑制细菌生长(抑菌),而非杀死细菌。

冷冻虽然可以让细菌停止活动,进入休眠的状态,但也不是杀死细菌,若不慎让温度回升的话,细菌即会恢复活力而急速增殖。

所以若想要妥善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,就必须要进行「灭菌」,现在市面上有不需要放冰箱也能常温保存,即开即食的宝宝粥,它是如何做到的呢?

常温宝宝粥为什麽不用冰也不会坏?

一般常见的巴斯德氏杀菌(简称巴氏杀菌)法,是一种把食物加热至某个温度(通常低於 100°C)并保持一定时间,即可杀灭一些致病性微生物,是较为温和的方法,如鲜奶或蛋液等。但因无法完全杀灭所有的微生物,故这类食品就必须放冷藏保存,且保存时间仅 2~4 天。

常温宝宝粥之所以可放常温保存仍不会坏,是因为有经过「商业灭菌」的过程。通常商业灭菌即是利用高温、高压,将食品中所有的微生物杀灭,使它们无法生长导致食品腐败,并且驱出容器中的氧气,避免它和食品中的成份进一步作用,再藉着密封容器防止外界的微生物又污染食品。且依《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限量暨规格标准》之规定,商业灭菌後的产品是禁止使用防腐剂的。

加上商业灭菌後的常温宝宝粥采用「食品级铝箔积层袋密封包装」,可耐高温,不会产生塑化剂,耐酸硷,还能充分阻隔空气及细菌入侵。因此,在如此严苛的灭菌条件,并搭配严谨的无菌环境、密闭包装的方式下,常温宝宝粥当然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也能够常温保存喔!

挑选常温宝宝粥的技巧

宝宝粥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安全、健康与美味之外,挑选时还需要注意过敏原,以避免家中的心肝宝贝,因为食物过敏而引发严重的不适症状。

依《食品过敏原标示规定》,现在过敏原强制标示总共有 11 项,比较需要注意的常见过敏原如甲壳类、牛奶或羊奶、蛋、坚果类、含麸质之谷物、大豆及鱼类等。

故妈妈们在选购宝宝粥的时候,务必要记得检视产品成分与营养标示,确认是否含有宝宝会过敏的食材。

此外,选择信誉优良的食品制造商也是非常重要的,农纯乡的常温宝宝粥成分公开透明,拥有齐全的安全认证(包含 HACCP、ISO 22000、CAS 认证等),坚持将产品定期送 SGS 检验,并将检验报告於网站上公开供消费者查看。

而且农纯乡宝宝粥还通过 100% 无添加洁净(Clean Label)标章认证,产品完全不使用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,亦不含任何的食品添加物。甚至连包装材质都通过德国 LFGB 检验,确保宝宝粥在高温灭菌处理的时候,与食物直接接触的包装与内容物不会发生反应,为安全无虞。

农纯乡的常温宝宝粥,除了采用纯天然、无添加的真材实料令消费者安心之外,在创造健康、美味的同时,更是做了层层安全、严格的把关。而且宝宝粥能常温保存,外出时既方便又能兼顾营养,让妈妈们既能安心又轻松地满足宝宝的每餐需求喔!…

如果天空少了月亮,地球会怎麽样?——《有趣的天文学》

如果天空少了月亮?文学家应该会很难过,音乐家也会少了创作的题材,没有中秋节就少了月饼,也没有烤肉。不过夜晚少了一个大光害,天文学家绝对会很高兴!

潮汐变小、一天变短

地球上的潮起潮落,主要是月球绕地球运行造成的。太阳也会影响地球的潮汐,不过对地球的潮汐力只有月球的 46%。如果没有月球的话,造成地球潮起潮落就只剩下太阳,满潮和乾潮的幅度就会变小。

月球让地球产生的潮汐,使地球愈转愈慢。数十亿年前,地球刚形成时,地球自转的速度比现在快许多;因为月球的潮汐力,让地球自转的速度渐渐变慢,慢到现在的一天 24 小时。如果没有月球,地球的一天可能不到 10 小时。

左摇右晃的地球

月球就像是走钢索的人握的平衡杆,让地球自转轴保持稳定,如果少了月球这个平衡杆,地球自转轴左摇右晃的幅度就会变大。

目前地球自转轴相对於公转平面的倾斜角是 23.4 度,因为月球的存在,这个倾角的变化幅度不大,大约在 22.1 度和 24.5 度之间。倾角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间移动,让地球出现四季变化。

如果没有月球,地球的自转轴变动的幅度就会变大,自转轴的变动会对我们有什麽样的影响?假设两个极端的例子,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 0 度和 90 度。

如果地球倾角是 0 度,太阳永远直射赤道,地球上不会有北回和南回归线,地球将不再有四季变化。

如果地球倾角是 90 度,太阳直射的区域会从北极到南极,也就是北回归线位在北纬 90 度(也就是北极点),而南回归线在南纬 90 度(南极点)。这种情况下,地球四季变化会非常剧烈,北半球夏天时,北极不会结冰,温度比现在还高,南半球冰冻的区域比现在还大,这种极端气候绝对不利现在地球上生物的生存。

月球替地球挡子弹

月球是地球的卫星,一直以来它都保护着我们的地球。用望远镜看月球,会发现月球上有许多坑洞,这些坑洞几乎都是陨石撞击後形成的陨石坑,表示月球在早期受到许多的撞击。如果少了月球挡下这些陨石,这些陨石可能就会撞上地球。

陨石撞击对地球的生命影响很大。6600 万年前,一颗 10 公里左右的陨石撞击地球,造成恐龙灭绝。恐龙灭绝後,哺乳类才能兴起,人类才有机会出现在地球上。

那些没有被月球挡下的陨石,如果撞上地球,可能会改变地球物种的演化,人类说不定就不会出现在地球! …

「嗨服务生,我对虾子、乳制品和你们餐厅的音乐过敏!」你知道听觉也会过敏吗?

  • 文/洪萱眉 雅文基金会听语科学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

天气变化、季节交替时,正值过敏的好发时期。你是否也常因为过敏而老是不停打喷嚏、流鼻水和皮肤痒?还有一些人对甲壳类海鲜、坚果类等食物过敏,不小心误食的话,会引起一些不适症状,严重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休克。但你知道,除了天气、环境和食物能造成各种大家熟知的过敏症状外,其实我们的听觉也会过敏吗?

听觉过敏有4种

根据美国语言与听力协会(American Speech-Language-Hearing Association, ASHA)定义,听觉过敏(hyperacusis)是指对一般日常生活声音的耐受度比一般人低,而且这些难以忍受的声音对他们的生理或心理带来一连串反应,如:头痛、耳朵不舒服、焦虑等[1]。Tyler 等人(2014)将听觉过敏分成4类:

  1. 响度型听觉过敏(loudness hyperacusis):一般人觉得中等程度的音量,患者却觉得非常大声。
  2. 烦恼型听觉过敏(annoyance hyperacusis):针对特定类别的声音产生负面情绪的反应,如:焦虑、紧张。
  3. 恐惧型听觉过敏(fear hyperacusis): 针对特定类别的声音产生厌恶的反应,会倾向回避某些可能会产生这些声音的地方或场合,例如:餐厅或运动场所,进而减少参与社交、休闲活动。
  4. 疼痛型听觉过敏(pain hyperacusis):120 dB SPL 以上的声音才会让一般人产生痛感,患者则对相对小声的声响就感觉耳朵或头部有刺痛感。至今还不清楚这种疼痛是因为对於痛感的阈值降低,还是有混合其他的原因[2,3]

听觉过敏不止听觉过敏不止影响生心理,也会影响社交生活

由上述的 4 个类别可知道,不同特性的声音对听觉过敏的人造成的反应会有所不同。他们会觉得生活周遭的声音都被放大、觉得很吵甚至会疼痛,或是对特定的声音感到厌恶或恐惧。想当然尔在生活上必定会受到影响,他们会感到忧郁、焦虑,以及会有社交问题等。他们为了避免前往让他们耳朵感到不舒服的地方,就会排斥公共或社交场合,待在让自己觉得舒服的空间,把自己孤立起来,渐渐的与社会脱离连结[4]

听觉过敏的病因

大家也许都有过在吵杂环境中,让你感到不舒服的经验。但听觉过敏患者因为对声音的忍受度较一般人低,会较常引起不适的生理或心理反应。不过,真正患有听觉过敏的人其实很少见。大约50,000人当中,仅有1人患有听觉过敏。任何年龄层都可能患有此症状,它可能单独发生或伴随其他障碍[5]。根据相关的临床症状,大致可将病灶分为两类:

  1. 与周边听觉系统相关
    由内耳用来对抗外界较强音量的机制受损所引起的,像是与颜面神经功能不正常有关的疾病,如:外淋巴瘻管(perilymph fistula)等。颜面神经支配着镫骨肌反射(stapedial reflex),而镫骨肌反射可以将到达内耳的声音强度降低约20分贝,避免内耳受伤害。因此,颜面神经功能异常话,可能会使镫骨肌反射失去功用,无法有效降低抵达内耳的音量[6-9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