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作者/照护线上编辑部
- 本文转载自 Care Online 照护线上《蛀牙不理它可以吗?图文懒人包》,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订阅支持 Care Online 喔
- 加入照护线上 LINE 官方帐号,健康资讯不漏接
- 文/国防医学院牙医学系黄耀慧临床教授、高雄医学大学口腔卫生学系何佩珊教授
一、识蛀牙
蛀牙的专业用语称为龋齿。龋齿大部分看起来呈现黑色或深褐色,一开始的龋齿只在牙齿的表面,若没有立即移除蛀蚀的齿质,进行齿质填补治疗,细菌就会往牙齿深层侵犯。
一旦细菌穿过牙本质感染到牙髓腔(俗称神经),变成牙髓炎或是牙髓坏死,此时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(俗称抽神经),来解除疼痛和移除病灶。
二、牙齿的结构
一颗牙齿主要可分为牙冠和牙根两大部份。在牙龈里面的是牙根,而牙龈以上,一般肉眼可见的就是牙冠。牙冠是由牙釉质(又称珐琅质)、牙本质以及牙髓组成;牙根则是由牙骨质、牙本质以及牙髓组成;而牙齿表面可分为外侧面、内侧面、咬合面和邻接面。
牙釉质(Enamel):主要由钙和磷酸盐组成,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。牙釉质也是进食时直接接触食物的部份,帮助咬碎食物以及保护牙本质。牙釉质破损是无法自行修复,因此出现蛀洞(又称窝洞)後就不能再生,只能靠日常护理及定期的口腔检查,才能预防或治疗。
牙本质(Dentin):一般是偏黄色,会影响到牙齿外观的颜色。牙本质内有许多微细管道连接着牙髓,因为有这些微细管道,外界的冷、热、触觉变化时,会出现疼痛或酸痛的感觉。
牙髓(Dental pulp):是牙齿的中腔部份,属於软组织,里面满布血管和神经组织。牙髓可形成新的牙本质和维持牙齿生命,因里面有痛觉神经,让牙齿能感觉到物理、化学和细菌的刺激,过度的外来刺激会令牙髓发炎或坏死。
牙骨质(Cementum):位於牙根部的最外层,质地比牙本质稍软,经由牙周韧带使牙齿与牙床骨连结,因此被归类为牙周组织的一部份。牙骨质无神经血管分布,常常因为牙龈退缩而暴露口腔中。
三、为什麽会蛀牙?
当我们吃甜食、喝含糖饮料或吃醣类食物,如米饭、面食、马铃薯、蕃薯等五谷根茎类;少量来自奶类的乳糖,水果及蔬菜中的果糖及其他醣类时,口腔细菌会分解其中的糖分而产生酸,这些酸会侵袭牙齿表面,造成矿物质(特别是钙与磷酸盐)流失,经过长时期的脱钙过程,在牙齿会出现蛀洞,形成蛀牙。因此,影响蛀牙的四大因素包括:
- 牙齿:特别是牙齿的结构、排列。
- 细菌:口腔中有好菌也有坏菌,容易形成蛀牙的细菌称为「致龋菌」。致龋菌与正常菌种的比率、分布会影响蛀牙形成。
- 食物: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容易造成蛀牙,只有「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」才是致龋菌可以利用来产生酸性物质的食物。这些食物不只包括甜食、含糖饮料,还包括吐司、白米等。
- 时间:需要有足够的时间,让牙齿与来自致龋菌的酸性物质作用。
四、蛀牙的进程
放任龋齿不治疗,最後的结果可能会造成残留齿根或缺牙哦!
当我们吃甜食或喝含糖饮料时,口腔细菌会分解其中的糖分而产生酸。这些酸会造成牙釉质的矿物质(特别是钙与磷酸盐)流失,也就是「去矿物化」(简称「去矿化」),此阶段的变化是不会有任何临床症状的。去矿化的初期可藉由氟化物的使用,加速口腔内再矿化的效率,使已经发生去矿化的牙釉质恢复原状。
当去矿化现象持续发展,牙齿的矿物质流失严重时,就会使蛀洞(或称「窝洞」)从牙釉质延伸到牙本质,此时只需要将窝洞填补即可。到了这个阶段如果没有适时处置、放任蛀牙继续往深部发展时,细菌或毒素会侵蚀牙齿神经组织(或称牙髓),造成牙齿神经感染、发炎,甚至坏死,此时则需要进行根管治疗。
若持续放任蛀牙发展,除了使牙齿内部神经受损外,连牙齿的牙冠结构也逐渐崩坏、瓦解,最後只剩下牙龈底下的牙根结构,即所谓的「残留齿根」,此时则需要拔牙或制作假牙。
当牙齿神经组织坏死、产生脓肿,或是蛀蚀到只剩下「残留齿根」时,出现在这些部位的细菌毒素可能会扩展到牙齿根部外的周边组织,形成「蜂窝性组织炎」,更甚者会顺着血液的流动而扩及全身,此时就必须药物治疗或住院了。
五、有效预防蛀牙的方法
(一)减少含糖饮食
当我们吃甜食、喝含糖饮料或吃醣类食物,如米饭、面食、马铃薯、蕃薯等五谷杂粮类;少量来自奶类的乳糖,水果及蔬菜中的果糖及其他醣类时,容易被细菌利用产生酸性物质,因此减少含糖饮食的摄取量及频率,可以有效降低蛀牙。尽量以开水取代饮料,甜食尽量在三餐饭後吃,吃完了就去刷牙。
(二)确实做好洁牙
每天都要以 1,000ppm 以上的含氟牙膏刷牙,至少 2 …